布依堂生活小百科,布依堂生活小百科官网

了解布依族的习俗的好处?

布依族村寨,多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背山面水,林木掩映,大田大坝,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布依族建村建寨,除选择自然美外,还具有在村里村外、房前屋后栽花果、种竹木的好传统,尤其喜欢种银杏树——白果树,几乎每个村寨都有几棵上千年的白果树,被誉为“村树”、“神树”。

布依族自古以来是聚族、聚姓而居,即一个村寨几十户、上百户几乎都是一族一姓,同宗。异族、异姓而居的情况极少。如石头乡博旺、大岩、大寨、大林的王姓;双流乡杨柳庄的黄姓;禾丰乡水头寨、王姑、石头坡的罗姓;王车的陈姓;典寨的程姓;龙广乡马家坪、下坝、香树、穿洞的姚姓;河湾一带的陈姓;哨上乡高枧的蒙姓;坝子乡大寨的张姓;新寨、苗寨的罗姓;杉木冲、顶卡的莫姓;水口乡拐广的韦姓;林坡的陆姓;翁昭乡班家院的班姓等等,莫不如此

布依族住房一般坐北朝南,光线好,日照长,基础石和阶坝用细钻青石砌铺,细致、平整,刻以花木、鸟类图案,或福、禄、寿、喜字样。

布依族古建筑为“干栏式”木房,分上下两层,人住其上,畜关其下。楼上过道四周以“车木”装饰,形立式或格式,亦雕以花鸟图案。

现代布依族住房有木板房,砖木结构,钢筋水泥材料建筑,有平房,也有楼房。住房和厩房分建,一般由正房,厢房组合而成,正房立于中央,一般为三间、五间,大者为七间、九间,择单忌双,讲究对称。正房两侧配以厢房或畜厩,形“三合院”,家境富余的人家,正面还砌砖墙,或垒石墙,筑土墙,加配“朝门”,形“四合院”。

正房中间称“堂屋”,其三分之一处隔一壁设“神龛”,贴祖宗牌位,逢年过节在此祭祖。“堂屋”不住人,禁置脏秽物件,不准在堂屋内吐痰,更衣,平时不开大门。“堂屋”外各间均隔为两室,称“内室”和“外室”,“内室”供家人住,“外室”接待客人,或设火堂,因此也叫“客房”,厢房楼上常年备有客铺,专供客人住宿。

布依族的生活习俗及礼仪

一、饮食

开阳县布依族地区盛产水稻,故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方大米、苞谷兼半。有小米、高梁、红薯、洋芋、乔麦等副食作物。

布依族以糯米、糯食为珍品,过年过节要打上百斤、甚至两三百斤糯米粑,做上百斤的“涝糟酒”,还制作糯米面、粑颗、粑片、米花、炒米等,常年备用,送礼也以糯米制品为贵重。喜饮自作的米酒或苞谷酒,此酒度低而不淡,味醇香,性长,除历史上个别时期外,家家常年酿酒,盛以坛、饮以碗。

饮食方式和习惯与汉族大同小异,唯善用“火锅”,喜食狗肉;家中来贵客,即使有菜有肉,也要宰一只鸡,以示尊重。各色干菜、酸菜、泡菜等,其色、香、味别具一格。

布依族标志性建筑?

布依族吊脚楼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布依族吊脚楼建造技艺已被列入黔西南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族吊脚楼房屋一般是三开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房,按左大右小排序,左边住老人,右边住年轻人。

右边床前不远处一般设有火堂,用于冬天取暖、烹茶、聊天、家庭议事。

布依族不在正屋的火塘煮饭、炒菜,因为中堂是布依族敬奉祖先的地方。

有的户在一侧另修小房或偏厦,饲养牲畜、存放农具。富裕人家有修成三合院的,即正房前左右两边,各建一座厢房。再修一个朝门,中间成院坝(天井),厢房作书室、待客室、厨房或堆放家具。

布依族吊脚楼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即外部造型是简单、粗放、古老、实用结构,内部的家庭实物也是古老的用品,如农业器械、家用器具等。

清朝的李莲英的后人现在在做什么?

说起李莲英这个人,对清末历史有了解的朋友肯定对他的背景不陌生。他是晚清一个著名的的宦官,是陪伴慈禧时间最长也是她最信任的一个人。从政治角度上来说,他是满清政权的拥护者,满清皇族的服务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儿子们。很多朋友看到这可能想他是一个太监,怎么会有子嗣呢?这一点并不错,不过虽然他不能有子女,但是在他的家族中,他有四个兄弟。

这些兄弟的孩子虽然不是他亲生,却也是他的至亲。这次我们要说的就是他兄弟的孩子。

在他进宫以后,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孩子的遗憾,他就向几个兄弟提出了过继孩子的要求。

而他的几个兄弟看到他当时的权势,想到他死后财产肯定会分给这些过继的孩子,加上毕竟也是亲兄弟,不是外人,孩子依然姓李。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最后他四个兄弟每一个都过继给他一个儿子,除去他们家老三李宝泰之外,其他几个兄弟给他的都是二儿子。唯独到老三这里,他看中了三儿子。

为此兄弟二人生了气,好几年互相不来往。直到李宝泰日子越过越窘迫,甚至连窗户纸都买不起,最终这件事才以答应李莲英的要求结束。

一下子有了四个儿子,对想要有子嗣的李莲英来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四个孩子脾气秉性不同,在他眼中肯定也有喜欢的和稍微疏远的。要说喜欢的,肯定是从李福泰那里过继来的三儿子李福荫。

这个孩子年纪小,性格实诚敦厚,不会动歪心思走邪路。对于长辈来说,这样的孩子很是讨喜。对李莲英他来说也是这样。

当时每年的三月三是白云观庙会,在这一天他会派人替他去白云观放堂,之后不久的四月八还要去寺庙斋僧。

这两件事他一般都交给李福荫坐,因为放堂和斋僧都是要给钱的,而且数目不小。给别人做他不放心,怕他们会中间拿点取点。同时这也能看出他对这个孩子的信任非同一般。

有懂事听话的孩子,自然就有让人不省心的孩子。他过继来四个孩子中的李福康就是一个烟鬼,不仅如此还满身恶习。后来在他死后成为了一个吃遗产的懒汉,与废人无异。另一个孩子李福德在他的帮助下进入兵部做官。看起来有些出息,但可惜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只是在兵部混日子。

还有一个孩子叫李福庆。这个算是他重点培养的一个孩子。因为他很重视读书,所以让李福庆从小读书,甚至还请过教书先生来教授他知识。

布依堂生活小百科,布依堂生活小百科官网

其实,李莲英他之所以能成为晚清最有名的宦官,和他的圆滑事故,处事手段是分不开的。当初他和安德海几乎是同时进宫,但是早些时候他们二人的待遇却并不相同。安德海受宠早,在他还默默无名时这个太监已经是个大红人了。

但也正因为这样导致安德海太过张狂,最终被以“违背祖制”的罪名杀了。

因为有例在先,他行事更加谨慎。此后他慢慢学会揣摩主子的心意爱好,知道怎么在讨主子欢心的同时小心行事。甚至最后的墓碑上都刻着“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这样的警句。

也正是因为谨慎他最后才会善终。但可惜他的这份圆滑和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没能教给他的儿子们,所以最后他们无法在那个社会容身。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