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生活百度百科)国学生活百度百科电子版

少儿国学,国学经典如何引入日常生活中?

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本人也在思索。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少年强则国强!本人教了几年高中生国学课,发现现在孩子的问题是没有志向,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敬畏心,没有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这几点恰恰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容。少年人不立志,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就没有奉献精神,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爱国精神,没有是非观念,就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没有敬畏心就没有对祖先的尊重崇敬。民族有未来吗?所以提出少年国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好!

少年人读书读什么?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经典,什么是经典?就是经过沉淀整理汇总的整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精读,背诵,成文,治国之法是古人学习应用经典的方法,就是把圣人说的话作为标准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准则,然后应用于社会管理。

现在的教学课本中虽然也有摘选内容,但都是碎片化的知识点,不能提现一种体统的思想,即使孩子们会读会背也只是死板的记诵。中国的文化强调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古人学是给自己学,所以记诵是最主要的方法,而且记诵很锻炼人的专注力。现在的学生依然适用。如何应用经典呢?在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课业负担太重,再让他们加大背诵,效果甚微,但是他们喜欢体验,喜欢玩。所以我带他们开展一些国学兴趣活动,他们就跟喜欢,然后总结提炼心得,和经典对应。孩子们接受度高。

比如提出一个社会热点,让孩子们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解读,辩论。让孩子们自己从经典中寻找论据,陈述。这样既完成的自我教育,还对经典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节选一段古装电视剧〔知否〕,我们一起从剧中片段分析中国古人的生活状态,语言,通过还原场景,完成对经典理念的认知和学习。

以上仅供参考!

喜欢国学和生活艺术的人是什么性格?

喜欢国学和生活艺术的人多般是严肃与浪漫相结合的一种性格,国学带给他们的是思维比较敏捷、有主见、懂得长远打算、敢作敢当。性格内敛,极富想象力,安静的外表下有一颗丰富多彩的内心 。而艺术带给他们们却又是浪漫,思想活跃,不拘小节,潇洒洒脱的性格。

(国学生活百度百科)国学生活百度百科电子版

什么叫国学?

因为中华文明发展了5000多年了,从文明程度来说,可能全世界包括现在的美国 文明程度都不能跟鼎盛时期的古代中国相比。

中华文明高速发展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很多学问诞生于那个时期左右,一直到唐朝达到鼎盛。

所谓国学主要就是指那个时期 汉唐时期的文化,因为那个时期几乎是所有古代中国文明的鼎盛时期

有些话说出来怕有人不爱听

由于唐朝太过强大 一时间没有对手 盛极必衰 唐朝最终覆灭其中的故事就不说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汉唐以后到宋,宋人重文轻武,本来国学应该有所发展才对啊!然而并不是这样,因为国学并不是大家认为的仅仅是读书 知识这些 宋朝国学是停滞不前的。

宋朝没过多久就被少数民族打败 改朝换代 变成元 这个时期 蒙古族人为了从精神上打垮中原汉人 已经把很多国学内容改了 毕竟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 元朝国学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明朝虽然国学开始前“止血”但是并没有“造血” 这个时期出现的很多 医书 易经 注释 等等跟原来汉唐时期的已经不一样了 多是后世学者自己的理解但却没能超过

清朝早期还是非常强盛的,我说的是对比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是西方世界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了他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最优秀的

很早以前的清明上河图的景象你想想看比现在的街区如何?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可以穿越回去我真想去采访一下他们 大家“幸福吗”

清朝时期满清为了方便统治进行的是愚民政策 推行的是 儒家思想,几乎没有了道家思想。其实道家思想才是中华文明能够传承5000年的根本,道家推崇的是个人的利益大于国家,只有个人都好了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好,道家推崇的是自由 自然 不争 却被丑化成炼金丹妄图长生不老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惨的就是清末 满清为了方便统治 把人民教的愚昧最后自食其果

后面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

各种不平等条约 南京大屠杀 等等等等

什么叫国学?我觉得古代的文明就是国学,但是国学里也有很多好的也有很多坏的,我们要鉴别好的去学,坏的抛弃。

汉唐时期我们最强盛。国学理应以学汉唐时期的文化知识为主,而不是什么时期都学,毕竟初学者难辨好坏。

我今日在此定下自己的标准,以后国学我只学 汉唐 时期的国学。或者汉唐之前的国学。

汉唐之后无国学,我说的可能是有点武断,汉唐之后肯定有厉害的人厉害的学问,还是我刚才说的 初学者根本无法分辨,那不如直接学最好的。

还有再说一个。所有高级的文明必定都是开放的 不要再说古代中国人保守了牵一下手就要结婚,那不是古代,而是清朝,你们看看唐朝的女人?那才是古代中国人的代表,开放而又文明。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