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生活小常识(关于春节生活小常识有哪些)

春节的十个小知识?

一、春联和年画

表达人们心愿,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二、生旺火

关于春节生活小常识(关于春节生活小常识有哪些)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三、爆竹

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过年知识普及?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独有的节日。

春节最初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立法的变动,新年在日期上有所调整。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后来区别农历和公历两新年,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为春节,公历1月1日成为元旦。

小学生春节知识问答?

1、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_____”(熬年)

2、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_____(除夕)

3、、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_____”(迎春日)

4、北方包饺子时会放什么东西进去,寓意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解:硬币

5、在北方,有的人家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这有什么寓意?

解: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