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入秋必备小常识?
1、晒秋。晒秋是农民们立秋之后要做的事情之一,秋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新一季的丰收,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这样就能保存的很好,到冬天也不会发霉变质。其实晒秋不仅是晒粮食,还有把冬天需要的棉衣、棉被拿出来晒,借助秋天火辣的太阳来对它们进行杀菌消毒。
2、悬秤称人。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用来观察夏季身体的变化,看瘦了多少。如果称出来的结果是瘦了,自然是要补一补“贴秋膘”,比如吃点炖肉,为身体补充能量。立秋“称人”既是为了检验孩子们一个夏天的成长情况,更是秋天开始“贴秋膘”的一个信号。
3、祭秋。在立秋这一天有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始于汉代,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也称秋社。因为秋日是丰收的季节,农民将土地看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家中或者田间地头摆上糕点、米饭、酒水、水果和香火,以求得土地神的庇佑,祈求五谷丰登。
5、啃秋。啃秋,又叫抢秋膘,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啃秋”,即吃西瓜,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此外,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6、喝“立秋水”。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7、立秋吃“渣“。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8、三伏烙饼卷鸡蛋。吃烙饼摊鸡蛋,是因为立秋后天气转凉,再吃热汤面容易发汗着凉;并且鸡蛋饼是饼圆蛋也圆,寓意圆圆满满地过完整个夏天。
9、摸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10、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入秋养生小常识?
天凉防感冒,安康很重要;
早晚勤添衣,保暖切莫忘;
三餐多营养,进补保健康;
遇事别慌张,情绪维持好;
常把快乐抱,幸福身边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