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八仙过海,八仙过海的歇后语是什么

一、八仙过海的歇后语是什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桌缺只脚——摆不平

八仙桌上摆夜壶——不是个(家)伙;不是个成就(盛酒)的家伙

八仙桌上放盏灯——明摆着

传说中的八仙——各有千秋

扩展资料: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二、“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分别是哪几个人

八仙是指的是: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1、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是中国传说八仙中资格最老的神仙,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同时也是道教所尊崇的对象。

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正是由于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所以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生活时代有各种说法。

多被认同的说法是江津李家坝人,因为李家坝早期仍然有相关遗迹,政府目前正在原来的遗迹九本秋筹建八仙苑,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形象是:他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

2、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

3、张果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之一,在中国民间有广泛影响。张果老(张果),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受武则天和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

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记述丹砂的产地、形状、性质都非常详细,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黄三两”制成紫砂,其内容与陈少微《九还金丹妙诀》相类似。

4、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

5、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歙南覆船山,十道石门内,有座何仙姑庙,传承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龙穴里面,因为她在这个荷花形里面羽化登仙的,隐喻二层意思。

一,倒挂,迎合覆船山的妙意(也称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盖,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莲花座,佛生于莲,佛的空性,佛的根性。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称:“荷仙姑”。

6、蓝采和,真实姓名不详,或名许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

7、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

8、曹国舅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现最晚,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

扩展资料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中国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作者一方面,作为道家的信徒,在书中宣扬道教宗旨,劝诫世人抛弃荣华富贵,割舍骨肉亲情,经受磨难、考验,以追求得道成仙。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民间传说附着于神仙的故事,使本来面目呆板的神仙更具人情味,而活灵活现。同时,将神仙事迹跟市井生活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更加生动、贴切。这也是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原因。以下就是明、清以来,在中国民间流传较广的有关八仙传说的传记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仙

三、古代八仙过海有哪八仙分别手持宝物是什么

1.钟离权——中国民间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也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教祖师,据说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

2.张果老——(张果)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之一,也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甘肃两当的道人,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由于他的年纪较大,于是大家在他名字的后面加了一个“老”字。

3.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擅长吹箫,拜吕洞宾为师,是八仙中最风度翩翩的,相传道教音乐《天花引》就是他所创,在《道论诠释》记载,因铁拐李之邀于石笋山聚会而列入八仙。

4.蓝采和——在淮南道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出生塘河古镇石龙门,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

5.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由于总是手持荷花,又称“荷仙姑”。

6.吕洞宾——名岩石,字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

7.曹国舅——天资聪明,八仙中最为尊贵的人物,被封为国舅,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从不贪图富贵。

8.铁拐李——八仙之首,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人物,相传名为李凝阳和李洪水,名李玄,字拐儿。民间传说他在丹药方面有很大影响,他背上的葫芦里就放着神丹妙药。

手持宝物:吕洞宾——宝剑亦曰纯阳剑;铁拐李——葫芦;何仙姑——荷花;曹国舅——檀板;张果老——渔鼓;蓝采和——花篮;韩湘子——洞箫;钟离权(汉钟离)——扇子。

扩展资料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传说。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起源之一: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起源之二: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

上述的“八仙”与现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

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参考资料:八仙过海(神话传说)-百度百科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