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百科_古代生活百科全书

古代人怎么发明日历?

太阳、月亮、星星和恒星等天体为古代人民测量时间的流逝提供了参考。人们根据天体在空中的视运动判断季节、月份和年份。历史学家对史前时代人们如何记录时间的细节所知不多,但是考古学家不论在什么地方挖掘出的记录和上古器物都发现,每一个文化中都有一些专门从事测量与记录时间流逝的人。两万多年以前,冰河世纪的欧洲猎人在树枝和石头上画线凿洞,这可能是在计算两个月相之间的时间。5000年前,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位于今天的伊拉克)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曰历把一年分成数个月一个月


有30天,一天又分成12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每个时间段由30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相当于今天的四分钟)。历史学家手中并没有修建巨石阵的文字记录这个石阵建于4000多年以前的英格兰,但是它的排列方式表明,修建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确定月食和二至点等季节性事件或天文现象。

古代百科全书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历史上有很多默默无闻作出无私贡献的人的主要故事?

1、隗顺。

宋朝时期,岳飞被秦桧冤杀于风波亭后,尸首卧在临安监狱冰冷的地面,因惧于秦桧权势,无人敢去收尸。

当时,有个狱卒叫隗顺,正好在此当差。

他正直忠义,一直仰慕岳飞,便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偷偷背到了城外,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还把岳飞身上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又在坟前栽了两棵松树,以方便日后辨认。

隗顺暗中护祐着忠良,无人知晓,直到临终时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儿子,并叮嘱儿子千万保密并看好岳飞之墓。

后来,岳飞终于沉冤昭雪,遗体就被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称为“宋岳鄂王墓”。

提起隗顺,恐怕没几人知道这名字是谁,他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但他的义举和民族精神,足以感人肺腑、流芳百世。

2、许仪后。

明朝时,有个叫许仪后的人,早年是一介书生,酷爱医学,不幸在广东经商时被日本倭寇俘虏。因他精通医术,就被当时的藩主留在身边,做了一名医官。

之后,他一直被困日本,回不了祖国,只好娶妻生子定居下来,一呆就是十几年。

这时候,日本正是丰臣秀吉主政时期,他野心勃勃,筹划着向外侵略和扩张,他想先占朝鲜,再吞并大明朝,而丰臣的这些野心,朝鲜和大明根本就毫不知情。

许仪后虽身处异国他乡,但爱国之心从未湮灭。他知晓了丰臣的野心后,难免不为祖国的安危担心。

于是他马上开始四处奔走、千方百计地打听和收集材料,将目前日本的国情、军事特征、作战计划等整理出了一份详细报告,交给了同心同德的老乡朱均旺,让他秘密带回祖国。

当时距开战不足三个月了,丰臣秀吉已下严令封锁了各港口,许仪后只有将朱均旺藏在林绍歧的商船中,再利用藩主家的地位,找到港口主管,说服对方放了这条船,于是这船乘风破浪,直向大明朝驶去!

朱均旺尽管海上遇到了风暴,但死里逃生,终于回到了祖国,将情报交给了朝廷。

明朝获取了情报,便有了准备,以逸待劳,最后明军在“壬辰之战”中大获全胜!

许仪后也是个小人物,但他抗日救国之心堪比日月,他是个无名英雄,值得尊敬和铭记!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