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物理_生活常识物理小实验 2025-02-16 03:15:23 0 0 物理,生活小常识? 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以下是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小常识: 雨伞的原理:雨伞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雨水。它通过阻挡雨滴下落的路径,减缓雨滴的速度,从而降低雨滴对人体的冲击力。 空调的工作原理:空调通过循环制冷剂来调节室内温度。它通过压缩制冷剂使其变为高压高温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使其变为高压液体。接着,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放松压力,变为低压低温气体,吸收室内热量,最后再通过蒸发器释放热量,实现室内空气的降温。 火柴的燃烧原理:火柴头上的磷化物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燃烧所需的热量。同时,火柴棒上的硫磺会起到助燃作用,使火焰更容易点燃。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内部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存在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磁铁的吸附力: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磁性物质。这是因为磁铁内部存在磁场,当磁性物质靠近磁铁时,磁场会对其产生作用力,使其被吸附。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小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中考物理常识?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问几个物理常识,电器用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1 电器用的是正电还是负电——电分直流和交流,不分正负——家庭用电是交流,手机供电是直流! 2 假如电在真空或空气中凭空产生,它会传播还是静止——真空中不能传播,空气中在足够高的电压下(如闪电)可以传播(称之为电弧) 3 为什么闪电发光而插座里不发光——闪电是电弧,所以发光。 插座中不产生电弧,因此不发光——发光时就烧了! 当我把插头插在插座里时才有火花——此时再接触的瞬间有微小电弧产生! 电棒有电为什么不发光——小灯泡烧了或开关失灵!电会发光吗——可以通过灯泡,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电本身不发光!——你看到过发光的电池吗?没有! 4 人是不是接触到正负电才会麻——电压要达到一定数值时(36V以上)才会有触电感(发麻)!只接触到正电或者负电会怎么样——只接触交流电的火线会触电!机器会怎么样——不工作! 物理估算基本常识? 1.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电冰箱 1A 空调 5A 2.电功率: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空调 1000 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1000W 3.质量: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4.密度:人1×103kg/m3 空气1.29kg/m3 冰0.9×10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5.体积:教室180m3 人0.05m3 6.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cm2 7.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大气压强105Pa 8.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9.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宽6m高3m 10.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