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活小常识_唐朝生活日常 2025-03-13 16:48:42 0 0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根据1985年在吐鲁番出土的《高耀墓志》上有广德四年(766年)年号的记载,但实际上广德只有两年(763-764年),765年唐代宗便已改元永泰,墓志仍然沿用广德年号,说明在765年以前西域唐军便与内地失去联系,并且西域守军这时还保持着一定的兵力,仍然控制着葱岭以西的西域地区,安西四镇、北庭以及西州还掌握在唐朝守军的手中。 在新和县的通古斯巴西古城曾出土一纸借粮契,书有“大历十五年”日期。另出土的《杨三娘借钱契约》所落款为唐.大历十六年。“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大历年号只行用了十四年。“大历十五年”应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则是唐德宗李适(kuò)的年号。“大历十六年”则是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也就是说,由于这一时期吐蕃攻陷河西、陇右并与回鹘争夺北方丝路,使安西军民与内地的联系彻底中断,安西地区的唐朝军民尚不知道年号已经更改为“建中”年号,而仍然沿用“大历”年号。 1、以上两条算是冷知识。 2、安史之乱后,唐朝与西域断绝通信。 3、中原地区已经改变年号,而远在西域的唐军仍有以前的年号。 4、唐朝由安史之乱转入衰弱,也是让人遗憾。 唐代弘文馆和崇文馆,国子监都教授什么知识? 弘文馆学士为长官,负责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及礼仪。收学生38名,都是皇亲国戚、一品官、宰相和功臣的子弟,入学年龄为14-19岁。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监。崇文馆本为皇太子读书之处。唐代在此设“崇贤馆学士”,以侍讲宫中。崇文馆又是唐代的贵族学校。唐制规定:“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另外,崇文馆也是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常识教育篇。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繁盛有哪些主要原因? 1、自身强大先进,具有文化经济感召力.(前期政治稳定) 2、开明的对外政策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