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百科(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异同)

一、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异同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点在于:这两个观点都把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强调教育必须和生活融合,要寓教于生活之中,并且二者都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实践。

陶行知和杜威的的理论的不同之处有三个:其一在于提出的背景,其二是内涵,其三是定位,具体区别见下:

一、提出的背景

陶行知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当时,他前往美国留学,师从杜威,归来后,陶行知批判吸收了杜威的思想,并基于当时中国国情,他在中国发起了乡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

杜威生活在20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的教育不仅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与儿童的生活也有脱节。因此,针对美国教育的这两大弊端,杜威发起了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观点。

二、内涵不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对改造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要融入儿童的生活、与社会生活。

三、强调不同

陶行知更加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是由生活而决定的;而后者侧重于教育对生活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应当帮助人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即生活

二、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社会即学校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样的话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即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因此在答主观题的时候也可以加入这些观点作为自己加分亮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活教育

三、如何理解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2、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3、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5、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6、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扩展资料: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

2、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

3、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4、教育即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离问题。

6、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

7、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8、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

9、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

10、杜威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并引发了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威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结合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的社会背景,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社会即学校的核心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样的话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即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因此在答主观题的时候也可以加入这些观点作为自己加分亮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活教育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