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地球百科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一、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还是里面

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不会掉下去是因为有地心引力;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为:地壳-地幔-外核(地核)。

1、地球本身有相当大的质量,所以也会对地球周围的任何物体表现出引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质量的两种物质之间都有引力。不论人类在地球的哪个个位置,赤道还是极点,都会受到地心引力。

2、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扩展资料:

地球内部结构:

1、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地幔: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

3、地核: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的内部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心引力

二、介绍一下地球的详细资料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球

三、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已有多少年

据考察约为440万年。

阿尔迪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远古的人类文明,他比此前发现的最古老原始人“露西”的生活年代早100多万年。

“露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同样出土于埃塞俄比亚。 2009年10月,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对“阿尔迪”进行了综合描述。

原始人“阿尔迪”的第一块骨骼化石于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出土,这种生物属于地猿始祖种,生活在距今440万年以前。

2009年10月,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对“阿尔迪”进行了综合描述,科学界同行对描述给予了评价。专家们通过分析“阿尔迪”的颅骨、牙齿、盆骨、手、脚和其他骨头化石确认,“阿尔迪”具有混合特征:既有与其祖辈(如500多万年前中新世类人猿)所共有的“原始”特征,又有只与后来原始人所共有的“衍生”特征。

然而“阿尔迪”的许多特征并没有出现在现代非洲猿类身上。

专家们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在经历最后的共同祖先阶段之后,人和黑猩猩在各自的进化道路上都出现了与共同祖先差异很大的特征,因此在研究人和猿的共同祖先及人类进化时,再将黑猩猩或大猩猩当作研究模型已有些不适宜。

扩展资料:

基因分析表明,人类与黑猩猩可能在600万年至700万年前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进化道路。科学界此前一直假定,人与黑猩猩最后一个共同祖先具有众多与黑猩猩相似的特征,例如它也许还像黑猩猩一样采取四肢着地的方式行走。

但科学家对“阿尔迪”的分析颠覆了这一假定。“阿尔迪”具有与猿类似的头部和脚趾,很容易在树丛间攀爬,不过其手掌、手腕以及骨盆表明,她可以用两只脚直立行走;此外,“阿尔迪”具有多种比现代黑猩猩更原始的特征。

科学家表示,“阿尔迪”说明,人与黑猩猩在各自道路上都进化出了与共同祖先差异很大的特征,现代黑猩猩四肢着地的行走方式可能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并非继承自共同祖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_阿尔迪人

四、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宇宙由各种各样的星系组成,地球位于各种星系之一的太阳系。

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重子物质构成星系际的“蛛网”。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扩展资料

我们的地球位于广袤的银河系里,银河系里聚集着3000多亿颗恒星,这些恒星都被行星环绕着,其中还漂浮着尘埃气体云。众所周知,银河系和它环绕的伴星仙女座是名为本星系群的小型星系群体里的主要成员,然而我们对自己宇宙邻居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星系大小差异很大。椭圆星系直径在3300光年到49万光年之间;漩涡星系直径在1.6万光年到16万光年之间;不规则星系直径大约在6500光年到2.9万光年之间!

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100万到1万亿倍之间!(注释:兆这个单位是中国古代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是1乘以10的六次方,容易引起歧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五、我们在地球里面还是地球表面

我们在地球表面。

准确的说,人住在大气层的下面,地壳的上面,地壳就是地球的岩石圈表面。地球由三大圈层构成: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也是地球的一部分,但通常人们生活中所说的地球只是岩石圈和生物圈,不把大气层包括进去。地球内的部分从外往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

扩展资料:

地球是由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开始的。

在距今46亿年前,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在地核外形成高温熔融物质巨厚层。

1、地核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内过渡层。

2、地球外表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外壳。

3、外壳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外过渡层。

4、在地球的中间形成液态层。

六、地球资料简介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是正圆,而是有着500万公里的起伏变化,日地距离最远时为15210万千米,在天文学上这个时候的地球处于远日点;最近时为 14710万千米,这时地球处于近日点。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扩展资料:

地球的诞生与演化

1、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后来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地球自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形成了原始海洋。

3、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