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生活百科大全(恐龙简介) 2024-09-01 01:08:42 0 0 一、恐龙有那些名字--始初龙美丽龙异特龙西风龙棱齿龙禽龙穆塔布拉龙无畏龙马鬃龙高吻龙南阳龙沉龙康纳龙荒漠龙福井龙锦州龙腱龙原巴克龙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2000多个,经鉴定,恐龙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0000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00(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00(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00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00(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00(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00(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00(四)剑龙亚目:剑龙等。00(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二、恐龙简介一、恐龙的诞生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二、体型特征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扩展资料恐龙的消失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化石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三、恐龙是什么样的生物恐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扩展资料恐龙的生活习性:一、觅食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二、斗争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大型草食性辨别牙雕的小方法!关注私聊!教你怎么选购性价比高的mm6.jinkai7.cn广告 恐龙玩具大全京东玩具乐器,见证成长!恐龙玩具大全-京东耐摔材质,操作简单,创意无限,妙不可言,成长快人一步!m.jd.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天猫电器城-机器人恐龙,享智新生活!天猫电器城,机器人恐龙,内置聚合物锂电池,超强续航,耐用持久!多种操作,更快捷!572020-06-24关于恐龙的资料介绍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小恐龙们124浏览3502062019-11-26有关于恐龙的知识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扩展资料:觅食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斗争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参考资料:恐龙-百度百科300浏览278932019-08-20谁有恐龙的资料和知识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另外在口语中,恐龙指丑女。“恐龙”一词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一类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古动物,现已灭绝;(网络用语)当代相貌不好的女性。所有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最早出现在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相传早在1700多年前晋朝时代的我国,四川省(当时被称为巴蜀之蜀郡)武城县就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的动物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大概就这样咯。自己精简去吧。写得太少怕你缺少一些资料啥的。49浏览1982有关恐龙的资料?鸟纲Aves||---古鸟亚纲 Archaeornithes(晰尾亚纲Saururae)| `--始祖鸟 Archaeopteryx|||----亚纲目科未定 Incertae sedis|||--原始热河鸟Jeholornis prima|||--朝阳会鸟Sapeornis chaoyangensis|||--长尾雁荡鸟Yandangornis longicaudus|| `--张吉营锦州鸟Jinzhouornis zhangjiyingia||| `--孔子鸟目Confuciusornithiformes| `--孔子鸟科Confuciusornithidae||--川州孔子鸟Confuciusornis chuonzhous||--杜氏孔子鸟Confuciusornis dui||--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孙氏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uniae| `--横道长城鸟Changchengornis hengdaoziensis|||----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始反鸟目Eoenantiornithiformes|| `--始反鸟科Eoenantiornithidae|| `--步氏始反鸟Eoenantiornis buhleri||--华夏鸟目Cathayornithiformes|||--中国鸟科Sinornithidae||| `--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华夏鸟科Cathayornithidae||||--有尾华夏鸟Cathayornis caudatus||||--燕都华夏鸟Cathayornis yandica||| `--三燕龙城鸟Longchengornis sanyanensis|| `--尖嘴鸟科Cuspirostrisornithidae|||--侯氏尖嘴鸟Cuspirostrisornis houi|| `--六齿大嘴鸟Largirostrornis sexdentoinis||--长翼鸟目Longipterygiformes|| `--长翼鸟科Longipterygidae|| `--朝阳长翼鸟Longipteryx chaoyangensis| `--目科未定 Incertae sedis||--郑氏波罗赤鸟Boluochia zhengi||--滦河冀北鸟Jibeinia luanhera||--娇小辽西鸟Liaoxiornis delicatus||--成吉思汗鄂托克鸟Otogornis genghisi| `--丰宁原羽鸟Protopteryx fengningensis| `----今鸟亚纲(扇尾亚纲)Ornithurae|--突胸总目Carinatae| `--鱼鸟目Ichthyornithiformes||--鱼鸟Ichthyornis| `--虚椎鸟Apatornis|--黄昏鸟目Hesperornithiformes| `--黄昏鸟科Hesperornithidae| `--黄昏鸟亚科Hesperornithinae| `--黄昏鸟Hesperornis|--辽宁鸟目Liaoningornithiformes| `--辽宁鸟科Liaoningornithidae| `--长趾辽宁鸟Liaoningornis langiditris|--朝阳鸟目Chaoyangiformes||--朝阳鸟科Chaoyangidae|| `--北山朝阳鸟Chaoyangia beishanensis| `--松岭鸟科Songlingornithidae| `--凌河松岭鸟Songlingornis linghensis|--燕鸟目Yanornithiformes| `--燕鸟科Yanornithidae| `--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目科未定 Incertae sedis `--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今鸟亚纲分类表II--今鸟亚纲(扇尾亚纲)Ornithurae=={今鸟亚纲+黄昏鸟}|--+--神翼鸟Apsaravis| `--突胸总目Carinatae=={今鸟亚纲+鱼鸟}||未定:||未命名(接近完整的骨骼)- Campanian to Maastrichtian--蒙古||--鱼鸟目Ichthyornithiformes=Apatornithiformes|||未定:|||未命名--北美洲|||?-虚椎鸟Apatornis|| `--鱼鸟Ichthyornis| `--+--阈鸟Limenavis| `--+?-石板鸟类Lithornithiformes| `---->今鸟亚纲Neornithes `---->黄昏鸟目Hesperornithiformes--黄昏鸟目Hesperornithiformes"Hesperornis forms"|--大洋鸟Enaliornis `--+--帕斯基亚鸟Pasquiaornis `--+--潜水鸟Baptornis|--尤氏鸟Judinornis `--黄昏鸟科Hesperornithidae|未定:|白垩鸟Coniornis|--亚洲黄昏鸟Asiahesperornis|--似斯堪鸟Parascaniornis `--黄昏鸟亚科Hesperornithinae|--黄昏鸟Hesperornis `--似黄昏鸟Parahesperornis--今鸟亚纲Neornithes"new birds"=Aves sensu Gauthier, 1986|--古腭超目Palaeognathae"old jaws"=Palaeognathia=Eoaves||未定:|| Eremopezus|| Remiornis|| Stromeria||?-Eleutherornithidae*||--鹬鸵目Tinamiformes"Tinamus(tinamou) forms"(tinamous)| `--平胸总目Ratitae=Ratiti||--Apteryges|||--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kiwis)|||?-恐鸟目Dinornithiformes(moa)*|| `?-Dromornithiformes(mihirung)*| `--Struthiones||--隆鸟目Aepyornithiformes(elephant birds)*| `--+--鹤鸵目Casuariiformes(cassowaries, emus)| `--+--美洲鸵目Rheiformes(rheas)| `--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ostriches) `--新腭超目Neognathae"new jaws"=Neognathia=Neoaves|--鸡形小纲Galloanserae||?-雁形目Anseriformes(ducks, geese, swans, screamers, Presbyornis, Gastornis?)| `?-鸡形目Galliformes(turkeys, grouse, quails, pheasants, peafowl, etc.) `--+--拟鹑科Mesitornithidae `--+?-鹭科Ardeidae(herons)|--Eurypygoidea|--Otides|?-Rhynchoceti|--Gruimorphae||--鹤形目Gruiformes(cranes, rails, etc.)| `?-Podicepiformes(grebes)|--Charadriomorphae||--Graculavidae*||--Ciconiimorphae|||--红鹳科Phoenicopteriformes(flamingos)|| `--+--鹳形目Ciconiiformes(storks, spoonbills?, New World vultures?, etc.)|| `--+--鹈形目Pelecaniformes(pelicans, frigate birds, gannets, boobies, cormorants, anhingas, etc.)|| `--+--嚄形目Procellariformes(albatrosses, petrels, shearwaters, etc.)|| `--+--潜鸟目Gaviiformes(loons)||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penguins)| `--+--Burnithidae|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Charadriida"(avocets, etc.)||?-瓣蹼鹬科Phalaropodidae(phalaropes)||--"鹬小目Scolopacida"(jacanas, etc.)||--+--鸥科Laridae|| `?-Sternidae||--+--贼鸥科Stercorariidae|| `--蟹鸻科Dromadidae| `--+--三趾鹑科Turnicidae(button quails)| `?-+--Pteroclidiformes| `--+--鸽形目Columbiformes(pigeons, doves, sandgrouse, dodo)| `--鹦形目Psittaciformes(cockatoos, parrots) `--+--Cariamae(phorusrhacids, etc.) `--+--+?-隼形目Falconiformes(falcons, caracaras)| `?-Opisthocomiformes(hoatzins, Foro?) `--+?-鹃形目Cuculiformes(cuckoos, etc.) `--+?-鹗科Pandionidae(ospreys)|?-蛇鹫科Sagittariidae(secretary birds)|--+?-蕉鹃目Musophagiformes(turacos, etc.)| `?-Accipitriformes(hawks, eagles, Old World vultures, Horusornis?) `--Anomalogonatae|未定:| Zygodactylus|--鼠鸟目Coliiformes(mousebirds)|--Sandcoleiformes*|--+--鸮形目Strigiformes(owls)| `--+--雨燕目Apodiformes(swifts, hummingbirds)| `--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goatsuckers)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rollers, courols, etc.) `--+--咬鹃目Trogoniformes(trogons, todies, motmots, bee eaters, kingfishers, etc.) `--犀鸟形总目Bucerotimorphae|--犀鸟目Bucerotiformes(hornbills, hoopoes, etc.) `--+--啄木鸟目(鴷形目)Piciformes(barbets, toucans, woodpeckers, etc.) `--雀形目Passeriformes(songbirds, etc.)63浏览50102017-11-25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恐龙,是一度主宰过地球的爬行动物。目前查明已知恐龙种类约800多种,形状分成两大类,即龙盘目和鸟盘目恐龙。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钝,有的灵活;有的在陆地爬行,有的跳跃奔走,有的腾空而飞。近几年来,一股挖掘、研究和开发恐龙的热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并且已经引起了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乃至哲学家的高度关注。世界恐龙资源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中国最著名的有湖北郧县、内蒙古二连浩特、河南西峡、四川自贡、云南禄丰、广东河源等6个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拟的,只有湖北郧县。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河源市与湖北郧县的恐龙资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首次发现恐龙蛋的时间,都是在70年代,而真正大量发现,同样在1996年3月;二是湖北郧县1997年7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经专家鉴定这是“国内首次、国际也十分罕见的龙蛋化石共生地”,而河源市在1999年7月发现龙骨化石,成为全国第二个龙蛋共生地.有关“恐龙”的资料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1841年,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根据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首次提出“dinosaur”一词,该词来自希腊语“deinos”(意思是可伯的、恐怖的)和“sauros”(意思是蜥蜴),日本和我国学者译之为“恐龙”。“恐龙”概念问世之后,学者们对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做了细致的观察和鉴定,并开展了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亚洲恐龙的发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以后又陆续在全国许多地方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包括云南禄丰、山东莱阳、四川自贡、西藏、内蒙古等较为著名的恐龙化石埋藏点。禄丰和自贡还分别建立了恐龙博物馆,1991年还举办了“禄丰首届恐龙节”。中国堪称“世界恐龙大国”。“恐龙”并不是分类上的术语,而是一个通俗名称。恐龙下设两个类群: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四)剑龙亚目:剑龙等。(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种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和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区别在于其腰带结构: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的马门溪龙,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异特龙Allosaurus西风龙Zephyrosaurus棱齿龙Hypsilophodon禽龙Iguanodon穆塔布拉龙Muttaburrasaurus无畏龙Ouranosaurus马鬃龙Equijubus高吻龙Altirhinus南阳龙Nanyangosaurus沉龙Lurdusaurus康纳龙Kangnasaurus荒漠龙Valdosaurus福井龙Fukuisaurus锦州龙Jinzhousaurus腱龙Tenontosaurus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雷利诺龙Leaellynasaura阿特拉斯科普柯龙Atlascopcosaurus丝路龙Siluosaurus快达龙Q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