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生活实录百度百科-造孽生活实录百度百科小说

万历皇帝身边的郑贵妃究竟该怎么评价她呢?

造孽生活实录百度百科-造孽生活实录百度百科小说

明朝名士夏允彝也把万历怠于临朝的原因,归咎为宠幸郑贵妃。有人还说郑贵妃“智商水平……到市场骂个街而已”。史家几乎是异口同声贬抑她。不知道写史的人,有没有很客观的去分析事物,寻求真理?或只是根据几篇有偏见偏差的史料,人云亦云,人骂亦骂,言之凿凿?

古人说,妇人以色侍君,色衰则爱弛,这么说来,万历皇帝的郑贵妃能够赢得万历一生的宠爱,显然不是因为色相了,因为她肯定会有人老色衰的一天,更何况皇帝大人也从来不会缺乏年轻漂亮的女人。

那么她到底是用什么法宝牢牢拴住了皇帝的心呢?甚至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儿子(朱常洵)当上太子,万历不惜用大半辈子时间来和朝臣们周旋对抗。据史料记载,郑贵妃为人聪明机警、意志坚决,更重要的一点是喜欢读书,是能够陪皇帝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精神伴侣。

早些年的万历皇帝,也不像他后来的所作所为那样,长年累月的搞罢工,而是一位奋发向上,想要励精图治的君主。在老师兼内阁首辅张居正挂掉后,万历皇帝已经成年了,也做了父亲,此时的李太后,就不再干预他的生活了。这时的他,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有兴趣喝酒和小太监们胡闹,而是喜欢上了读书。他会经常叫人拿来本朝列祖列宗的实录读,尤其是对于太祖、成祖的丰功伟绩,常常竦慕不能释卷。同时,他还阅读兴趣广泛,常派内廷太监到外面去为他买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医药、论议等。

郑贵妃能够赢得皇帝宠爱,恰恰是因为她和皇帝有着共同的读书兴趣(应该不是刻意装出来的),同时呢,她又能给皇帝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为天下至尊,,但内心却其实是很孤单的。即便他的母亲李太后,从小到大,也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他当做一个执行任务的机器,却忽略了他毕竟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郑贵妃的到来,可以说是在最恰当的时机走进了他的生活里,弥补了他精神上的缺陷。她很透彻地认清了作为妻子所能起到的作用,当别的妃嫔都对皇帝百依百顺,而内心深处其实却保持着距离与警惕时,她却唯独敢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能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要有信心。

在名份上,她是他的妃子,当在精神上,她并不把自己当做妃子来看,而万历皇帝呢,则也真正感受到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上交流的力量。所以,终其一生,郑贵妃都能赢得皇帝圣眷不衰。

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比他多活了10年,她被认定是祸国殃民的妖孽,得不到朝中群臣的同情。这10年,她住在紫禁城一座寂寞的宫殿里,和她的爱子福王天各一方,饱尝母子分离之苦和世态炎凉。1630年,郑贵妃在凄苦郁闷中死去,带着无比的绝望与怨恨走进了银泉山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而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倒真是一个祸患。就藩洛阳后,朱常洵昏庸无道,鱼肉人民。在郑贵妃死去11年后,为李自成农民军所杀,尸体跟鹿肉掺在一起,被做成福禄酒肉,供军士填了肚子。

走进阴冷的地下玄宫,面对三口朱漆脱落的巨大棺椁,留给人们的印象仍是命运的残酷。假如中间棺椁内的万历皇帝还有知觉,大概是不会瞑目的。因为他心爱的女人,这唯一一个把他当成“人”的女人,并没有长眠在他身边。他们的恩爱生前未得到认可,死后同样无法如愿,这不能不算作万历皇帝的一出凄婉的爱情悲剧。同时,面对棺椁,也不能不为帝国欷叹息。传统观念不可逾越,一个年轻聪颖的皇帝在政治生涯中无法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力,个性也无从发挥,反而被无形的锁链牵引进阴森可怖的洞穴。

一位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在这地宫深处,潮湿霉烂的棺木和胶结污腐的油泥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法冲破的凝固和窒息。更为可悲和令人遗憾的是,那个曾经为万历皇帝付出过青春和爱情的郑贵妃,一直为后人所唾骂。即使史学家也未必给予这个悲剧性女人公正的评价。“女人乃亡国之祸水”,同样是对郑贵妃的结论。

在“国本之争”这个主题上,尚有为数众多的历史研究者,其观点依然站在四百年前万历一朝的臣僚一边。似乎郑贵妃天生就该安分守己地做任人宰割的妃嫔,而不应有做皇后的非分之想;万历皇帝天生就该和王恭妃恩恩爱爱,不应有真正的爱情……这些有悖常情的论断大多出于一种僵化、保守、人云亦云的思想驱使,无疑有失公允,弄得是非渐已分明的历史,再度蒙上了一层难以辨认的锈迹。

这是郑贵妃的悲哀,也是后来者的不幸!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