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巩义赶会会谱-巩义赶会一览表

河南有哪些历史古迹名城吗?

生活百科巩义赶会会谱-巩义赶会一览表

一:洛阳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1个王朝在此建都或陪都近9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较长的城市之一。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二:开封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龙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

铁塔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三:登封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定都阳城,即今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颁布诏书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境内的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和佛教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中岳庙是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道观,嵩阳书院则是北宋鸿儒程颢、程颐兄弟讲学之所,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位于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登封市嵩山南麓。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四:南阳

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