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秒懂百科(《原始农耕生活》) 2025-01-16 07:07:52 0 0 原始农耕生活 当时的历史有什么? 中国原始社会的起止时间: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 原始时期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原始群时期,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也称为石器时代。 人类是从猿类分化出来的,人类的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所发现的可能是一个成年男性。此外,在之后的北京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有用火的痕迹,还有许多砍砸器、刮削器、石球等工具,证明人类已经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 氏族公社(约10万年前-前2070年)是继原始时期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 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父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想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的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自然发生偏移,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公元前21世纪禹称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建立起来的夏朝,正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阶级国家。 因此,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 原始农耕时代及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概括为三点: 一、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 二、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 三、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是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中向前发展的. 原始农耕出现史在什么时候?意义如何? 我国农业文明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在长江黄河流域。 1.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食物来源更加稳定和丰富,之前只能靠采集和渔猎来获取食物; 3.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是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 关于原始农耕的神话故事? 五谷爷,也叫五谷母,潮汕民间崇奉的农业祖神。传说五谷神是教民种五谷和尝百草教民治病的神农氏。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后,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进行祭拜。 俗称五谷爷(母)神诞。潮阳则有装在小镜框里的神农像挂在神座上供奉。在这不分男神女神的两次神诞的日子里,农民用米粉、花生、油麻、黄豆等合制成各种象形的粿品,如谷穗、尖担棵、谷箩稞等,同三牲祭品摆在香案上敬拜。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