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百科生活休闲-茶叶百科茶叶百科知识总汇 2024-10-15 00:07:21 0 0 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的饮用历史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中国人发现和使用茶的历史由来以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农氏时期,想要了解中华茶文化,认知“茶”字的变迁就是一个捷径,就像这个问题问的: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了解茶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加快速的了解茶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茶给我们带来的利好。知名茶文化学者、资深茶文化传播者、@茶叶地理 主笔地理君来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茶字出现之前,”茶“有哪些名称? 在古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要了解茶在古汉语中的别称,我们必须要追溯到源头,从历史文献当中,对于茶的记载开始,探寻出茶文化的脉络。首先,我们需要知晓,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元代赵原画《陆羽烹茶图》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要搞清楚”茶“字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需要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自从中唐时期的陆羽著完《茶经》,并开始在唐朝流行以后,”茶“才作为通用名称,有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含义。那么,《茶经》里面是怎样记述”茶“字的由来呢? 在陆羽《茶经》一之源的注解中说: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曰从草当作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其字出尔雅。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说,在陆羽写作《茶经》的时候,描述“茶”这种植物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而据陆羽《茶经》注释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在当时,茶还有如上图所示的三种不同的写法,而到后来陆羽直接在”荼“字的基础上减了一笔,在《茶经》里面全部采用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茶”字,可以说,是从《茶经》开始,“茶”字的形、音、义才得以确立。 因此,我们目前已知的资料表明,唐代陆羽《茶经》的撰写及流行开始,“茶”开始成为通用的名称。以致于宋代梅尧臣写诗称赞说: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出自《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然而,在“茶”字出现之前,在历史文献当中,能够表示“茶”含义的文字有很多,在“茶”统一以前,究竟有多少字可以指代茶呢? 茶字出现之前,有多少字是指代“茶”的? 其实,这个问题,《茶经》里面也给到了我们答案,在《茶经》一之源当中就有了详细的说明: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经》百川学海本 连带上面提到的(木茶)和荼,在唐代陆羽之前,茶字就有这七种写法,实际上,这不仅是茶字的七种写法,也是唐代不同地域对茶的称呼,接下来,地理君就和大家一一说说这些指代茶的字的来龙去脉。 最早出现的:荼 这七个字里面,最早出现的字是“荼”,字出《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但是,《神农本草经》是否是神农氏所作,目前仍存有较大的争议。但是荼作为指代茶的含义,在古书当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茶经》七之事里有了多条引用: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周公《尔雅》:槚,苦荼。《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欲煮茗饮…… 较早出现,作意义延伸或解释用的字:槚、茗 在上面的引用当中,我们发现,用来解释荼的意思时,用到了两个字:槚和茗,并且在相关的解释里面,“槚”字怀疑是不同地区方言的不同,作为发音与“茶”相近的说法而出现的异体字,当然,也有可能是“茶”是“槚”的异体字也有可能,只是在写法上槚不如茶更为简单; 而关于茗,这个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且常常茗和茶一起使用,叫作茗茶。从现在的含义来讲,二者几乎是通用,含义一致,而在历史记载当中,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的说法。 《茶经》原文影印版关于茶的记载 曾经应用最广泛:荈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曾经应用最广泛的字不应该是茗吗?你看到现在都还在用,其实不是,在晋代甚至是在唐代以前,所有表达茶的含义的字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字是荈。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西晋时期,杜育(又作杜毓)写了一篇《荈赋》,全文仅有140余字,却写到了茶的方方面面,在陆羽《茶经》里面,先后引用加引注就有五次之多,这篇文章可谓是到目前为止写茶最经典、最精炼的文字,并且文章当中还出现了在茶文化史上的多个第一,这个具体的内容,可以去学习@茶叶地理 的专栏《细说〈茶经〉:茶圣陆羽的品茶智慧》,在这里就不展开来叙述了。 并且,荈字也经常和“荼”、“茶”、“诧”连起来用,比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就提到“荈诧”,而在晋代左思《娇女》诗中就有“心为茶荈剧”,孙楚歌“姜、桂、茶荈出巴蜀”等等。而这些引用当中,陆羽把原文的“荼”统一改成了“茶”,所以,我们今天看《茶经》时会发现,全书“茶”字最多。 蜀地方言:蔎 《茶经》七之事引用《方言》中的记载:蜀西南人谓荼曰蔎。意思是蜀地西南部的人把茶叫做蔎。这显然是地方方言了。 同音异体字:诧、(木茶) 其实,茶经引文里有提到,但是并没有单独列出来的字还有这两个:(木茶),这个是在区别茶是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时候用到的一个字,现在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只能用括号来表示; 诧也是指代茶的一个异体字,在司马相如的《凡将篇》里就将“荈诧”并列,一是为了解释清楚,二来也是因为“诧”有指代茶的含义。 那么,除了这些指代茶的含义以外,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哪些别称也是指代茶的含义呢? 古代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在古代汉语中,随着人们对于茶认知的加深,尤其是在陆羽《茶经》流行起来以来,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爱上了喝茶,以至于在《茶经》之后的唐代形成了“比屋皆饮”的盛况,而茶也成了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茶”风雅之事,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必需的“跨界元素”,因此,围绕茶和喝茶,在文人的演绎里,茶就有了诸多的别称。接下来,地理君就为你一一说明。 传世名画当中有很多再现了饮茶的场景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茶这一既是物质又是通灵之物的妙草,成为历朝历代文人茶友称颂的对象,而围绕品茶、煮茶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于是就有了这些琳琅满目的茶的代称: 甘露、酪奴、水厄、翘英、灵草、蓝英、绿华、流华、玉蕊、愁草、嘉草、叶嘉、清友、瑶草、仙掌、晚甘侯、王孙草、瑞草魁、涤烦子、余甘氏、不夜侯、冷面草、苦口师、嘉木英、紫云腴、白云英、离乡草、云雾草、玉川先生、龙芽凤草。 这些代称当中,有些我们较为熟悉,而有些说法如果不加解释,还有些令人费解,但不管是哪一种代称,都指向茶的美好以及饮茶带给人的非同一般的饮茶体验。 甘露:描述茶的美味如同甘甜的露珠,指代茶的美好滋味。 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出自(刘宋)《宋录》 酪奴:实际上在《茶经》里讲到的,茶不会比乳酪差,但在南北朝时期,人们认为茶要比乳酪差一些,所以才称酪奴。 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水厄:沉溺于茶中不能自拔,于是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好水厄。 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唐代茶宴盛况 翘英:指采茶时的茶芽的状态,新生的茶芽尖翘挺拔。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灵草:指代茶的奇妙功效,在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功效的精妙比语不胜枚举,灵草之说在唐代尤其盛行。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出自(唐)陆龟蒙《茶人》 蓝英:茶是茶人的最爱,怎么描述都不嫌多,诗人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词都给茶用上。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出自(唐)陆龟蒙《煮茶》 绿华:由茶的颜色入手,直接描写茶蕴含的精华之义。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 书法家颜真卿是陆羽的恩人,也是好茶之人。 流华:在茶的描写方面,受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茶的精华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 玉蕊:在过去采芽心尚未普及之前,文人们就开始偏爱初生的嫩芽了,这种“偏爱”原料细嫩的茶品倾向,在今天达到了极致。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 愁草:在唐代,茶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说法并未统一,很多说法中仍是将茶作为草类,因此,出现了各种草。毕竟唐代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分类详尽的植物学。 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晚甘侯:将饮茶后的体感体验作为茶的代称,也很常见。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王孙草: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可以通仙灵的神草,自然可以睥睨王孙,称呼为王孙草自然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瑞草魁:茶是所有好的草里面的老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 唐代的饮茶风俗 涤烦子: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荡尽烦恼和忧愁。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出自(唐)施肩吾 余甘氏:一碗茶吃罢,回味无穷,甘醇爽口。茶重回甘从古代就开始了。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不夜侯:茶喝多了让人睡不着,古人也有这么认为的。喝茶提神,由此可见一斑,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斑。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冷面草:和宋代的点茶法有关,研磨成粉,点白如花,自然有人喜欢暖色有人喜欢冷色,因此,这冷面草倒也稀奇。 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甘心氏、苦口师:不苦不涩不是好茶,吃茶的时代,茶入口当然是先来苦味,苦过之后,回甘才更迅猛。 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茶是文人雅士生活的标配。 嘉木英:草木精华。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出自(宋)秦观《咏茶》 紫云腴:陆放翁吃的这茶非同凡响,睡个午觉的工夫,就被这茶香给引醒了。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 玉川先生:玉川子,卢仝的向往,茶人的神往,茶的代称。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龙芽凤草:茶自从成了贡品,得到了皇帝的赞赏,龙团凤饼的源头,自然是龙芽凤草了。 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 嘉草:甭管是何种草,写成好草的占了大部分,从陆羽的《茶经》开始,茶就和所有的好词儿连在了一起。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 传世名画中有很多饮茶图景 叶嘉:大文豪苏东坡用倒装词的方式,赋予了茶特殊的意义,叶子是好的茶,茶是好的叶子。 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 清友:以茶为友,古已有之。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瑶草:茶不仅是地上的灵药,更是天上的神草。 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 仙掌:采摘的茶青标准不同,形象自然也不一致,今有太平猴魁,古有玉泉仙掌。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 白云英:白云生处的精华,从古到今对茶园的生态环境都十分注重,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今天我们可以讲出更多事实证据,古人不讲证据,看着云山雾罩,那定是有神仙了。 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 离乡草:从大红袍的典故而起,茶的味道,叫人想家。 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 云雾草:这个不用多讲,高山云雾之中,神仙采茶之境。 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 如此多的代称,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儿懵?其实呢,这也不一定是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全部,只是这些被人们找出来、传诵较多而已。 透过这些花样繁多、角度各不相同的茶的代称,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延传几千年,经久不不衰,还远渡重洋,影响世界,成为悄悄的改变世界的一股东方力量,那么,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唐代宫廷茶宴图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茶文化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茶就通过陆上、海上等多个途径,远播西方,在16、17世纪在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相继掀起了饮茶的热潮,直到后来18世纪,恶名诏著的罗伯特福琼从中国偷走茶树,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中国茶的专有优势才一步步丧失。 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既是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玩物”,也是平民百姓居家生活的“必需”,更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中获得贸易顺差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帝王将相奢侈生活消费的必需。 茶文化亦俗亦雅,所有这些都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推崇和歌颂密切相关,应该说茶启迪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强健的身体,而文人雅士又通过诗文进一步推荐了茶文化,促成了茶业繁荣和茶文化的兴盛。 很多文人墨客都是品茶高手。 说点儿题外话: 茶是目前人们公认的健康饮料,可以给人类带来健康,当前随着人们对于茶研究的加深和茶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喝茶、推广茶文化,对于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关于茶的印记,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理解文人将茶入诗文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写茶时的社会背景和表达心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去伪存真的思辨意识,来区别对待古人对于茶的种种描述和记载,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的研究和发现,更加理性客观地认知茶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大山之中,有着太多的文化精髓,也不可避免地有着一些不适合今天环境的说法和观点,我们需要秉持批判着继承的原则,让真正的文化发扬光大。关于茶,关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茶叶地理 愿在文化传播的层面尽一点儿绵薄之力,如果这篇答案你觉得还不错,就给我们点个赞吧!想要学习更多茶文化知识,关注@茶叶地理,收获更多! 茶叶科普书? 础理论学,学茶入门必读的硬核工具书 1、《茶叶全书》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撰写,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 书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及艺术方面,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 2、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 茶业专业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要了解茶、学好茶、懂得茶,制茶学,你必须要读的书。 茶学不是玄学是科学。初学者可以把《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先翻一遍,保准你功力大增。当然,这几本书最好还是搭配茶叶审评课程边练边看,如果报了考证班,这四本书能一直陪伴你考完高级评茶师,并终身受用。 3、《茶业通史》 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椽编著。 《茶业通史》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4、《茶经述评》 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陆羽《茶经》都觉得太艰涩难懂吧?你可以不读《茶经》,但不能不读《茶经述评》。两代茶圣时隔千年的对话交流而成。 吴老从1979年开始撰写,中间几经曲折,花费了较预想多得多的时间对照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整理完成。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业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出了第一稿。但这一稿的内容,有的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所以,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写成第二稿。最后,再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现在出版的第三稿。同时,在第三稿修改过程中,又不时发现新问题需予解决。 从思考编著到成稿再几易其稿,可见内容的详实与写作精神。现代不日即可写出一本茶书的那些混混们可以汗颜。 5、《茶叶化学》 这是一本面向茶学专用的教材。主要对茶叶的生物化学进行研究,深入浅出。 书中知识点均为茶学干货,主要介绍茶叶中各种的物质及其性质,会让你对茶叶的内质了解更深,从而明白各种茶叶现象的机理。茶友如果想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就把这本书拿下吧。另外还有《茶叶生物化学》也能带给你相同的体验。 6、《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份份文档,基本有点名气的茶都有,网上可以下载不用买。 很多人说茶叶分级混乱,但曾经我们也是有茶叶标准的啊,至少很多大型茶企还是在按照国家标准做茶的。 7、《中国茶经》 陈宗懋先生编著,一本不可多得的茶学百科全书。 是茶叶领域总结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学、茶文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该书涵盖茶的起源、茶性、茶类、茶技等茶学多个领域,包括茶史、茶饮、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事典故等茶文化学多项内容;既属自然科学,又涵盖人文和社会科学;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新进展,也重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仅适于茶叶专业人员阅读,对历史文化工作和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 世界上第一个茶百科全书? 1、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 2、《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3、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陆羽倾其一生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对茶的分类、采摘、制作、器具以及历史等进行了统筹的阐述,对后世茶文化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茶在古代用来干嘛? 用来当药来使用的。 茶是被神农发现的,最早被作为解毒药物使用。到了盛唐时期,茶叶发展被推倒新高度,茶区生产遍布各地,饮茶风气风靡全国,茶圣陆羽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 收藏(0)